所有今天,所有明天
All Tomorrows, All Todyas 
两只脚走路
Walking With Two Feet 



关于分享者 ABOUT SPEAKERS

Greg  Leshe, 1962年生,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弗莱德大学美术学生,纽约大学国际艺术中心跨领域艺术硕士;艺术家、策展人;基恩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旧金山艺术大学摄影学院兼职教授。

田挥,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美术系美术硕士;1985-1990: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1990年至今生活和工作在纽约和新泽西。2018《大环境当代艺术双个展》OCAT当代艺术中心;作品曾在纽约爱斯利普艺术博物馆、纽约美亚银行美术馆等展出;关注资本主义下人的危机问题,以及对其批判性思考与再现。

唐浩多
,1983年出于海南儋州,2006年毕业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生活和工作于海口,现艺术工作主要以艺术实践为主。2016年,发起“倒饭的声响”流浪人访谈计划;2017年,创建“伴伴杂货铺”社会艺术实践体,2018年,联合(蔡开宇、王家玮)发起“无墙幼儿园”儿童教育实践项目,2019年,发起“聊社”家庭会议工作坊,2017年第二届圈子艺术青年奖优秀奖。

徐坦
,1957年生于武汉,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居住工作在珠三角和新泽西;曾获德国国家学术交流中心(柏林)艺术家基金。作品和项目曾经在广州维他命空间,纽约 Location One艺术中心,参加过上海双年展(2014);沙迦双年展(2015)。关注艺术的社会实践和研究。

翁奋
,1961年生于海南岛,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居住工作在海口、北京、广州;曾获得英国坎布里亚风景与环境基金会艺术家基金。作品曾在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纽约现代美术馆、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等展出及收藏;参加上海双年展(2002)、广州三年展(2002、2005)等。关注城市现代化与人的困境问题,2010年起在乡村与社区进行艺术与社会实践与研究。

王长百,
1957年生于长春,1985年作为艺术家,在长春策划参加“北方道路”展;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艺术建设研究所研究员及广工大客座教授;第一届“许村论坛”的主持人,2010年以来进行中国乡建活动与理论研究。以信仰为核心梳理中华文明传统问题,寻找解决今日乡村危机的文化改变之路。2017年参加“北滘论坛”、青田村的研究考察工作;2018年编《中国南方乡村的变迁与重建》文集。

张森,
1976年4月生于山东,200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主要关注不同社会结构中的语言陷阱以及个体心理的建构方式问题。

张广先,1982年生于广东化州,200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先生活工作于广州。




微型社区实验室

W-dyen nium su


2019年10月2日(周三)19:30
2019.10.02 (Wed.) 19:30


海南省海口市滨濂新村五队社区,面积:大约44800㎡

W-dyen nium su创办人翁奋(左)、张森(中)、唐浩多(右)在滨濂新村五队社区


“无墙幼儿园”在社区中进行义务教育活动

W-dyen nium su是wei hieng die hi - dyen nium su(“微型社区实验室”海南话发音音标)的简称,它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社区艺术行动和研究项目,及空间计划;由翁奋、唐浩多、张森于2019年创办,其位于海南岛海口市滨濂新村五队社区。W-dyen nium su关注在全球化资本与父权结构的系统社会控制下的人的困境问题。W-dyen nium su强调多领域研究模式的参与行动,艺术对于个体存在和社区社会的积极作用;我们注重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总体生活的新方式,即由艺术家、居民共同调动起来的各种盘根错节的因素所构建起来的生活现场。在这个社区现场发生过程中,产生出特殊性和多重偶然性的因素,并由此带来多面向发展的可能。W-dyen nium su提出的“uyi dwun wuei die ewa/艺术为生活/Art for life”着眼于两个层面。首先,当下全球化资本和父权结构,都具有社会等级与分工的特征;个体在其控制下始终处于“工作生活”的状态;这是个体困境的来源,也是本项目探讨和批判的目标。其二,W-dyen nium su推动居民在工作生活之外的时间,实践一种逃逸(lines of flight)的生活策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促成“艺术生活”的发生,并围绕其理念展开一系列研究与实践行动。W-dyen nium su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在地考察研究、思想研讨、玩乐游戏、身体运动和人际接触,并赋予其艺术创新性。这种方式与被“资本”和“父权”控制下的人的工作生活状态是根本相悖的理念。W-dyen nium su还试图突破流行的当代艺术生产,及其包含的视觉习惯、审美趣味、资本与生产关系在内的艺术体系困境。让艺术通过接触具体的人,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接触美学”。在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联合建构的对于个体的控制下,居民对于这种紧张而享乐的状态已习以为常。基于这一点,项目致力于推动居民个体,积极进入到拥有“主体性”的生活中;使艺术真正参与到连接人和形成人与人的链接中,以建构“资本”和“父权”之外的,一种新的生活美学。

tdi fang/地方:W-dyen nium su对于这个特定的微型社区相关联的居民个体,以及复杂的社会状况进行田野考察与研究工作,以地方实验性的艺术行动来探索个体在特定社会系统下的身体与心理的存在状态,强调地方语境下的特殊社会化学反应特征,W-dyen nium su强调混合运用地方言说、语言、表述与认知,以地方知识的工作方式,去面对这个特殊的微型社区。我们的行动是以一种“忘掉已有知识”的模式进行实验,具体而言,忘却那些已有的唯知识,经验,重新回到个体的现场;以身体的接触、话语交流与艺术实践去感知具体的人和事物,重新发现地方话语与认知混合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waun de /发生:W-dyen nium su强调“waun de /发生”的行动作用与意义,期待在地艺术实践中产生多向度的可能性,及同时影响个体的存在状态,超越被“工作生活”所控制的存在模式。

dyen nium su /实验室:这个强调在地研究模式和接触行动的实验室(W-dyen nium su)如同一个存储了多重信息的U盘,将其插入社区,连接具体的人、物与事件;由于所连接的对象存在差异,“U盘”链接的广泛性,进一步加剧了“化学反应”的多样性。促使居民找到适宜的方式,逃逸被工作生活控制的状态,达成艺术生活的最终目标。

W-dyen nium su邀请来自本地和国内外的艺术家、跨领域的学者与实践者、艺术爱好者、当地居民,以及资助者共同参与的研究、讨论与接触项目,2019-2020年度将展开和实施以下项目:
社区植物 /可见的风连接我们 /无墙幼儿园 / 诗 / 人物  / 女性日常 / 知识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