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今天,所有明天
All Tomorrows, All Todyas 
两只脚走路
Walking With Two Feet 

结伴而行——游动论、三线工厂、闪电传真机、社区实验室
Together We Go: “OnNomad", Three-front Factories, Flash Fax, and Social Practice Lab



2020年,微观的“传播”叫停了宏观的“流动”,但我们没有停下脚步。七月,我从上海搬到广州,下半年,我借着不同项目去了南方的多个城市。近年来,外部大环境不断重新定义着本地和全球、“自处”和“交流”的意味,在这个背景下,互相往来和建立联系变得更加重要,也帮助理解我们所处现实的历史纵深。这次活动,我叫上三位好朋友,分享去年我们共同经历的一些旅行和行走,以及与此相关的对西南地区和广州的多线历史的思考。 “游动论”是一个由不同个人/组织各自携带不同意图和任务“拼团”成行的旅行项目,先后到达成都、康定、遵义、贵阳、昆明,在途中结实了许多活跃于当地的活动空间和自组织。在贵州的行程中,我们发现山地族群“逃避统治的艺术”和解放后的“三线建设”两条线索交错互文,构建着这个地区的样貌、历史时空以及人群身份认同。这两条线索的语境天差地别,但都关于“迁移”,且都在主流视野中被诸多话语掩盖。我在美术馆发起的项目的考察议题将围绕前者;后者,有关于三线建设的历史和当下,参与“游动论”的芮兰馨有深切丰富的个人感受,也正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当时我们跟随她拜访了一座三线工厂及其生活基建的“遗迹”。在此次活动的第一部分,芮兰馨将对三线工厂的研究进行阶段性呈现。

在活动后半部分中,我和朱建林将在现场与人在台北的施昀佑连线,这段时间我们通过这个方式保持联络,就「闪电传真机」的日常事务进行沟通。过去一年内,「闪电」接待了不少的来客和需要临时空间的人,作为“好客”的例行之一,我们也在广州市内找到了一些可以和客人们一起行走和相处的路线,一边通过聊天相互了解,一边用身体理解广州的历史和本地知识。从海上丝绸之路到十三行,从解放后夭折在摇篮里的东南亚门户定位到2010年亚运会,这些有关交流或者渴望交流的历史片段在今天的城市中留下了“好客”的空间痕迹,也持续地在影响着空间里的人。





地图&知识网络

MAP&Knowledge Networks